24小时急救电话:028 - 63160059
南区
北区
您现在的位置: > 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 颜家渝名中医工作室 > 学术园地 > 正文

《黄帝内经·痿论篇》第四十四学习心得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318日期:[ 2022/6/4 ]

此篇开篇就点明 “五脏使人痿” 的核心观点,打破了我对痿证单一病因的浅薄认知。它指出痿证的发生与五脏紧密相连,如 “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让我明白肺在痿证发病中的关键作用,肺主气司呼吸,肺热伤津,津液不能布散滋养四肢百骸,进而引发痿躄。这使我在临床思考中,更加注重从整体出发,不再局限于局部病变。

文中还详细阐述了五脏与五体痿证的对应关系,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 等,从心、肝、脾、肺、肾不同脏腑的病变,解释了脉痿、筋痿、肉痿、皮痿、骨痿的成因,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这让我认识到,痿证并非简单的肢体无力,背后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复杂病理变化,为临床辨证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在治疗理念上,《痿论篇》提出 “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 。这一原则强调了根据不同脏腑的虚实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补泻治疗,同时注重气血的调和。这让我明白,中医治疗痿证,不是单纯的补虚或泻实,而是综合考量,追求人体整体的平衡与协调。

 此外,文中 “治痿者独取阳明” 这一观点更是点睛之笔。阳明经多气多血,为五脏六腑之海,能够滋养全身。调理阳明经,不仅可以为肢体提供充足的气血精微,还能调节脾胃功能,促进后天之本的运化。这一理论为痿证的治疗提供了关键的切入点,也让我在临床实践中,更加重视脾胃功能的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