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急救电话:028 - 63160059
南区
北区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 正文

肿瘤防治宣传周 | 肿瘤康复期,我们应该怎么做?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267日期:[ 2025/4/16 ]

很多病人在肿瘤西医治疗结束后都会提出这些疑问,其实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手段治疗后,处于恢复期的病人,包括躯体和心理的康复,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肿瘤康复期。身体的康复,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康复,也就是传统认识上的癌症“治愈”了,或者健康状态十分稳定,而且这种治愈或稳定已持续了多年,通常至少是5年以上。而心理上的康复,是指我们走出了癌症的心理阴影,对癌症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不再担惊受怕,可以坦然的面对疾病。

为了平稳的度过肿瘤康复期,我们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接下来跟着中小西学起来吧!

一、合理的膳食结构

1.日常饮食应富含全麦食物、蔬菜、水果和豆类。

每天至少摄入30g食物来源的纤维素;最好每天能吃50g以上粗粮以及200g-400g谷类食物(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粗细搭配有利于合理摄取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

每天至少摄入400g不同种类的非淀粉类蔬菜和水果。新鲜蔬果包含许多潜在有益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类胡萝卜素,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如萜类、甾醇类、吲哚类和酚类等,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癌症。建议每天食用各种颜色的蔬菜和叶类蔬菜。

推荐每日摄入约50g大豆及豆制品,豆类能够帮助患者获取优质蛋白。大豆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相似,且接近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比值,容易被人体消化与吸收,有助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大豆中富含膳食纤维,常吃大豆可加快肠道蠕动速度,促进食物消化与吸收,并能预防便秘,加快体内废物排泄,有助于降低肠癌的发病风险。

2.限制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推荐鱼、鸡鸭等禽类及蛋类。

建议每周摄入煮熟的红肉不要超过350-500g;红肉是指所有类型的哺乳动物的肉,例如牛肉、羊肉、猪肉、马肉等等。

对于加工肉类,不吃最好。适当提高鱼、鸡鸭等禽类及蛋类在日常饮食中的比例。鱼、蛋也是优质蛋白的来源,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同食,更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3.限制“快餐”和其他高脂肪、淀粉或糖类食品的摄入量。

虽然肿瘤细胞“爱吃”糖,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比普通细胞高。但在日常饮食中完全不摄入糖非常困难且不必要。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水果和谷物中存在的天然糖并不需要刻意限制。

限制添加糖、精制糖,比如食品原料表里的白砂糖、果葡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等,具体食品则有普通饮料、糖果、巧克力、饼干、蛋糕等。

4.限制酒精摄入。

酒精容易刺激肿瘤生长、降低药物疗效以及使身体免疫力下降,所以最好不要摄入酒精。

5.不推荐使用膳食补充剂。

营养应该从食物中获取,而不是依赖于膳食补充剂。

二、坚持合适的锻炼

1.什么样的锻炼才是合适的?

掌握三大原则

适度的原则:一般来说,肿瘤患者适宜做中低强度的运动。如果患者感觉全身发热,微微出汗,或者一边运动还可以一边说话,这个强度就是最合适的。

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刚开始运动的患者,结合本人的喜好,先选择轻度的体力活动,等身体适应后慢慢转为中、高度的体力活动。

适量的原则:有时过量运动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伤害。一般认为运动时间为每周五次,每次30分钟为宜。

2.体力活动类型有哪些?

轻度体力活动包括:散步、扫地、拖地、买菜、做饭等。

中强度体力活动包括:跳舞、瑜伽、太极拳、乒乓球、骑自行车、快走等。

高强度体力活动包括:跳绳、跑步、篮球、游泳、足球、滑雪等。

三、保持健康的体重管理

癌症患者在治疗期及康复期,维持体重稳定,保持理想体重,可增加疾病抵抗力、改变身体外形、减少癌因性疲劳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对病情预后也有好处。

对于已经超重或肥胖的患者,要注意降低膳食能量摄入,并接受个体化的运动减重指导。但体重过重的患者也不要急于求成、快速减重,每月减重1~2kg即可。

对于积极抗癌治疗后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的患者,则应该由专科医师和营养师进行评估,制订和实施营养治疗改善计划。

健康体重参考值:

BMI值:18.5 kg/㎡到 24.9 kg/㎡(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腰围:男性的腰围应小于94cm,女性腰围应小于80cm。

四、保持愉悦的心情

愉悦的心情,能够影响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免疫系统,减少免疫细胞的增殖抑制,同时促进免疫细胞的激活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力。相反,压力、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则会通过降低免疫系统功能,进而影响肿瘤的形成。

五、适当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包括内治疗法以及外治疗法,主要遵从整体观念以及对症治疗。

1.内治疗法

主要是通过中药汤剂进行调理,使用中药汤剂治疗时,需要通过望闻问切,辨证分析综合调理,能够起到扶正祛邪和攻补兼施的功效。患者可在中医肿瘤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湿利水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如果晚期患者的正气普遍较弱,则应以扶正补虚、祛邪抗癌为主。

2.外治疗法

主要包括针灸、艾灸、中药外敷,肿瘤的发生多因痰、瘀血、寒湿的强盛所致。

中医针灸疗法可以刺激患者的穴位,调整经络,增强正气,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针灸治疗肿瘤一般是通过针刺肿瘤周围的穴位,以及针刺远端的穴位,达到调节脏腑、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等作用。

艾灸主要是通过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目的,具有消肿散结、通经活络、温中散寒的功效。艾灸过程产生的热量可传递至各个经络,进而可以达到驱邪扶正的功效能够激发人体阳气,特别是艾灸关元穴,能够使艾草借助火热促进人体寒湿之气排出体外。

中药外敷主要针对局部肿瘤晚期患者,在我们肿瘤专科的中医医生指导下使用具有消瘤散结、解毒止痛等功效的中药外用贴敷于患处,如麝香镇痛膏、消癌平贴膏、如意金黄散等,有助于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中医外治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耳穴埋豆、穴位埋针、中药熏药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何时服用及如何选择中医外治法,应由经验丰富的肿瘤专科的中医医师根据病情进行辨证论治,而不是单纯按照药名“望文生义”或仅凭说明书内容来随意用药。

六、定期复查

经过局部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肿瘤细胞并不能被完全清除,可能潜藏着未被发现的病灶和微转移灶,导致复发,所以复查工作不能缺少。研究发现,肿瘤手术后的复发与转移,80%发生于手术后1~3年,15%发生于手术后4~5年,5%发生于5年以后。因此,肿瘤治疗结束1年内,应每3个月定期复查1次;第2~3年每6个月一次,3年后可减少至每年1次。肿瘤的定期复查应是终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