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癌症顽强对抗的漫长征程中,化疗常常是重要的“作战武器”。它像一位勇猛却又有些莽撞的战士,在努力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在患者的身体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本以为熬过了化疗带来的恶心呕吐、脱发等难关,就快要看到胜利曙光,可谁能想到,另一个难缠的敌人——便秘,却悄然来袭!
当化疗遇上便秘,这对患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身心都要遭受新一轮的折磨。那么,化疗究竟为何会引发便秘?患者又该如何应对这一棘手状况?接下来,就让中小西带大家一同深入探寻其中的奥秘。
什么是化疗相关性便秘?
化疗相关性便秘(CIC)是指患者因为接受了化疗药物(如长春花生物碱、铂类、沙利度胺等)和化疗辅助性药物(如激素类药物、止吐药物等)而形成的以大便间隔时间延长(每周少于3次),大便形状改变,大便质地变坚硬等为特点的一种阶段性便秘。
为什么会出现
化疗相关性便秘(CIC)?
1.药物因素
许多化疗药物会损伤肠道黏膜,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使肠道蠕动减慢,导致便秘。例如,长春碱类药物。
化疗药物还可能影响肠道神经功能,导致肠道神经功能紊乱。如奥沙利铂等药物可能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影响肠道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使排便反射减弱。
2.饮食因素
化疗期间,患者常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而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肠道内食物残渣不足,无法有效刺激肠道蠕动,从而导致便秘。
3.心理因素
对癌症和化疗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胃肠道蠕动。同时,心理压力还可能导致患者的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如刻意憋便,进而引发便秘。
4.其他因素
化疗可能导致患者体内的水分丢失,使粪便干结,难以排出。同时,一些止吐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等的使用,也可能会加重便秘。另外,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肠道功能就有所减退,化疗后更易发生便秘。
如何预防、缓解CIC呢?
饮食调整:从“肠”计议
1.高纤维饮食:全谷物(燕麦、糙米等)、蔬菜(西蓝花、菠菜等)、水果(苹果、梨)。
注意:若肠道敏感或存在腹泻风险,需逐步增加纤维量,避免胀气加重不适。
2.足量饮水:每日饮水量1.5-2升(温开水、柠檬水最佳),晨起空腹一杯温水可刺激胃肠道蠕动。
3.适量油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健康油脂可润滑肠道,但需避免油炸食品。
4.避免加重便秘的食物:奶酪、巧克力、浓茶、咖啡、辛辣食物。
适度活动:让肠道“动”起来
1.每日散步:根据病情,在化疗间歇期,每日进行20-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
2.卧床患者功能锻炼:抬腿运动(平躺时交替抬高双腿)、腹部按摩(顺时针绕肚脐画圈,每次10分钟)。
药物辅助:遵医嘱安全用药是关键
1.渗透性泻药:乳果糖、聚乙二醇。
2.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可调节肠道菌群。
3.促进胃肠动力类药物: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
4.中药汤剂内治法:中医认为便秘是由于气血阴阳亏虚和寒热邪气侵袭大肠所致,大肠传导失常,糟粕停滞胃肠,中医汤剂应根据医生辩证施治,不可自行服用。
中医外治法
1.穴位按摩:化疗期间按摩中脘、关元、天枢穴,每次2-3分钟,每日2次,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可通过神经和经络的传导反射促进消化液分泌及胃肠道蠕动,且大便性状、排便时间、结直肠动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2.穴位贴敷:穴位贴敷疗法可以通过选择特定的穴位、运用合适的药物,通过对人体表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的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机能,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如泻浊散(大黄∶厚朴∶冰片=5∶2∶1,醋调匀),化疗前1天敷于神阙穴,1次/日,贴敷4-6小时。
建立规律排便习惯
1.固定排便时间:利用“胃结肠反射”(餐后肠道蠕动增加),在早餐后尝试如厕。
2.创造舒适环境:抬高膝盖(模拟蹲姿),减轻排便用力。
心理调节:减轻压力
1.冥想、深呼吸可缓解焦虑情绪。
2.及时与亲友、医护沟通,避免因羞于启齿而延误治疗。
3.保持良好心态,患者应放松心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一切。好的心态是战胜病魔的最佳利器。
总而言之,癌友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在化疗前向医生咨询所用药物是否会导致CIC,做好预防措施,当发生便秘后,我们要及时告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