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急救电话:028 - 63160059
南区
北区

学术思想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88日期:[ 2022/9/26 ]

    王超主任深耕亚健康领域多年,学术思想融合中医经典与现代医学,以整体观为核心,形成了以“气”为纲、辨质论治、中西汇通的独特诊疗体系,在亚健康防治中注重非药物疗法的应用,强调未病先防与个体化调护。

1.以“气”为核心,构建诊疗理论框架

    王超主任认为,“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亚健康的本质是“气机失衡”,涵盖“气虚、气滞、气逆”等病理状态。他提出“从气论治”的思想,强调通过调理气机的升降出入(如脾胃升清降浊、肝肺调畅气机)来恢复机体平衡。例如,针对倦怠疲乏,他以“补气升阳”为法,用黄芪、党参等药配合穴位注射,结合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提振元气;对睡眠不佳者,以“调气安神”为则,通过针刺百会、神门等穴,配合耳穴压丸调节气机紊乱。

2.融合“未病”理论,强调早期干预

    王超主任将《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贯穿临床,提出亚健康防治需 辨质为先,未病先防”。他基于中医体质学说,将亚健康人群分为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气郁等偏颇体质,主张针对不同体质提前干预。例如,对痰湿质者,以“健脾祛湿”为核心,采用拔罐、艾灸脾俞、丰隆等穴,配合饮食调理(如茯苓、薏苡仁粥);对气郁质者,以“疏肝理气”为要,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结合心理疏导与导引术(如八段锦)调畅情志。

3.衷中参西,创新“气器和合”诊疗模式

    王超主任倡导“中医重气、西医善器”的中西医结合理念,提出“气器和合”理论。1.功能与结构结合:利用红外热成像、睡眠监测等现代技术评估功能状态(如阴虚质“上热下寒”热图特征),结合中医四诊辨证,实现 功能-症状-生活质量”三维评估。2.非药物疗法创新:将彝医火草灸、杵针、全息经络刮痧等传统疗法与现代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结合。例如,用彝医火草灸治疗阳虚失眠,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调节神经内分泌,疗效优于单纯艾灸。

4.聚焦“非药优先”,优化干预手段

    王超主任强调亚健康治疗应“以非药物疗法为首选”,总结出九大核心技术,形成“简、便、效、廉”的临床路径。

1)特色针法:提出“从肝论治”针法,取肝俞、太冲、期门等穴,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开穴,治疗肝郁型失眠、经前期综合征。

2)灸法创新:运用隔盐灸神阙、督脉灸(如大椎至腰阳关)温阳通脉,治疗阳虚型疲劳、痛经。

3)推拿与导引:开发“鳯字工间操”,通过头颈部模拟“鳯”字书写动作,缓解颈椎疲劳;运用“五式推拿法”(点、揉、弹、拨、扳)治疗颈型颈椎病;推广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摇头摆尾去心火”等招式,调节气机升降,改善办公室人群亚健康。

4)全息刮痧:采用全息经络刮痧法,在头部顶后斜带、手部第二掌骨颈穴等全息区刮拭,治疗头痛、眩晕。

5)刺络拔罐:在疼痛局部(如阿是穴)点刺放血后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快速泄热止痛。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