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急救电话:028 - 63160059
南区
北区
您现在的位置: > 特色专科专病 > 正文

肛肠科特色专病—痔疮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3267日期:[ 2012/12/3 ]
        痔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和肛管皮下静脉丛扩张和曲屈所形成的柔软肿块,又称为痔疮、痔核、痔病等。在传统中医学中,痔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医学钢目》“大泽中有小山突出为痔。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不独于肛门边生也。”即是指人体九窍粘膜与皮肤交界处有肿块突出统称为痔。《奇效良方肠辟痔漏方》“痔于肛门生……有似鼠乳者,有似樱桃者……”。即指肛门内外发生的疾病统称为痔。狭义的痔是指肛管粘膜下及皮下静脉丛扩张和曲屈形成的柔软的肿块,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痔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俗话说:“十人九痔”,即说明痔发病率很高。据1977年全国肛肠病调查,痔占肛门疾病发病率的87.19%,各种年龄均可发生,并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
        Thomson首次提出肛垫的概念,经过众多学者的不断完善,肛垫指的是“位于直肠末端的组织垫,为平滑肌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丛构成的复合体,其功能是协助肛门括约肌完善肛门的闭锁”。而痔是“由于支持组织松弛导致肛垫下移,因下移而出现充血、水肿、肥大和出血而形成”。因此痔是一个病理性的概念,当痔合并出血、脱垂、疼痛时,称为“痔病”。Thomson提出的这一概念目前已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可和临床医生所接受。总之有关痔发病机制的学说较多,目前获得大多数认可的是肛垫下移学说,即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肛垫下移学说是目前痔的成因的主流观点,但是它只说明了内痔成因,并不能全面解释所有的痔。随着肛垫、痔和痔病的现代概念被广泛认同,近年来出现许多保留肛垫
的手术和技术。
        混合痔是具有内痔和外痔的特征,是由齿状线上下同一方位的直肠(痔上静脉丛)和肛门(痔下静脉丛)静脉丛扩张、屈曲、相互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使上下形成一整体者。混合痔可分单个,也可呈环状。环状混合痔是医学界公认的难治之症。
        目前环状混合痔的诊断治疗方案是肛肠科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是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其治疗方案,尤其时手术术式的不断改进,其目的集中在如何更加符合生理,如何减轻或消除术前症状体征的同时减少术后痛苦,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肛垫学说目前越来越被临床医务工作者所接受,保护肛垫组织,保护肛门功能在治疗中越来越被重视。
        针对肛肠科常见疾病—混合痔,在现有临床疗效基础上,总结其治疗规律,发挥中医药对疾病治疗的优势,将各有特色的疗法综合集成,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治疗方案,制定出关键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和技术规范,便于临床推广应用,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水平。
(1)混合痔的手术方式——内痔注射外痔切除缝合分段治疗术,通过临床研究,2004年立项研究,2008年结题,并获得四川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
(2)针对痔疮术后各并发症,本着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自拟中药祛痛止血汤口服活血化瘀、止痛止血,以达到干预痔术后疼痛、出血、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3)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味外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肛肠手术后熏洗,为2009年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4)术后使用电针穴位治疗仪,是将传统针灸穴位治疗引入肛肠疾病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治疗中,治疗预防术后尿潴留、术后便秘,既体现中医特色,尤其是在术后便秘这种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疾病的治疗方面,又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且疗效确切。
(5)我科自拟促愈散,在促进创面愈合与组织修复效果显著,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创伤修复的临床优势,并且在应用促愈散的过程中专门拟定了一套适用于临床的具体操作流程,便于临床推广。该项目为2010年四川省科技支持计划的在研项目。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下一篇文章: